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

Google 簡立峰:AI 科技的產業應用 - 演講紀錄


我不太喜歡原文的標題,因為標題其實只跟一小部分內容有關而已,實際讀完之後發現這篇內容還真不錯。尤其是後半段有幾個段落,看了很有感覺,很有想像與思考空間。




  • 「未來的品牌只會來自兩個國家:美國和中國」

這個很容易想像,因為現在很多領域已經是如此了...




  • 「其實你拿手機,不是為了要用手機,而是透過手機來使用網路服務,像是 Facebook、LINE,你真正要的是網路服務而不是手機,所以網路服務公司在三、五年後會免費送手機給你,讓你可以更流暢的使用他們的服務,Amazon 的 Kindle 就是很好的例子,用成本價甚至賠本賣你電子書閱讀器,但是讓你在上面消費來賺錢,Kindle 消費者每年消費可達 1450 美元以上。」

回想以前遊戲、軟體工具,都是高價付費買下來終生使用,現在則是你可以免費使用基本功能,進階功能改以月費、年費、課金等方式進行。未來手機有沒有可能朝這個方向前進呢? 現在已經有電信業者簽約送 0 元手機,也已經有手機出租服務,對岸還出現共享手機了呢。




  • 「隱私權帶來的需求」


作者從 Tinder 那裡取得個人的 Data,發現 Tinder 這款 app 比作者自己還要瞭解自己,因為我們在 app 上的一舉一動都被記錄的很清楚。我們也許會忘記我們曾做過的事情,但 app 不會;我們以為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,其實 app 都知道。甚至 app 還知道我們不知道的事情:例如哪些人 LIKE 你,哪些人 NOPE 你,Tinder 公司擁有這些數據所以全都知道,只有我們自己不知道。因此,這些我們稱為隱私的 Data,如果不幸被偷走,就像我們弄丟身分證一樣,誰知道會不會被拿來做什麼奇怪的事情呢?

By the way,歐盟與中國,兩者針對隱私權的發展上似乎是朝兩個完全相反的方向進行,中國傾向掌控所有國民的隱私資料,但歐盟則傾向保護每位人民的隱私權,真有趣…